教育新知
- 全部
- 加盟者故事
- 公文式教育
- KUMON優秀生
- 幼兒教養
- 教育新知
- KUMON小學堂
- KUMON焦點
- 全球視野
十二年國教在高中職推動學習歷程檔案,列入大學甄選時的審查資料,至今實施一年多,許多學生依然不清楚大學教授評選標準,大學教授在教育部高教司最新調查結果中,提供明確準備方向:教授們最想在檔案裡看出學生解決問題、邏輯推理與溝通表達三項能力。超過六成教授認為學生的學科知識與素養能力一樣重要。換句話說,除利用學業成績展現學科知識,學生上傳口頭報告、作業單等課程成果時,也要懂得描述學習歷程對自己的影響,讓教授看見過程中已經培養哪些能力。
110學年度大學特殊選才起跑,10月各校陸續公布簡章,今年公私立大學共提供1453個名額,比去年又增加了16% ; 而四技二專也加入特殊選才行列,招收在專業領域具備特殊技能、經歷、專長或成就的學生,高中升大學的管道越來越多元,選才標準也相對活潑,已成為高中生申請大學的前哨戰。
「自主學習」是108課綱重要的內涵,也是高中階段課程的重要變革之一。每週二到三小時的彈性學習時間,學生可以自己訂定主題、目標,安排自主學習。高中三年內,必須至少完成18節課的自主學習。這18節課,沒有學分、沒有成績分數,但學生可以在學習歷程檔案中的「多元表現」上傳成果。根據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公布的111學年大學申請入學參採學習歷程資料,共有1709個系組參考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占全部兩千多個系組的八成五。
教育部今年九月宣布「國際教育2.0」政策,預估未來六年投入十億元,輔導全國三分之一的中小學參與學校國際化認證。認證分為初階、進階、高階,且通過認證的學校,可進一步爭取「學校國際化獎」,經過審核、實地訪視後,可優先得到國際參訪及交流的機會。
一個人能否成功,不是取決於成績,而是學習的習慣與態度,以及是否擁有同理心。孩子若趁早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建立起來,就能循序漸進建立扎實的學力基礎、擁有自學自習能力,將知識融會貫通於生活中。而目前的教育趨勢,希望培養能在各種環境成長,擁有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與多元能力的人才。
第二屆的KUMON指導者研究大會,11月26日在臺中的林酒店舉行並圓滿結束。活動有三場論文發表、2021指導指標分享,還有精彩的午宴,蒞臨大會的不但有KUMON的老師,還有許多貴賓,包括功文文教基金會的董事、中琉的理事長,以及許多議員們到場祝賀。
政府宣示2030年台灣要成為雙語國家,國發會推出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目標是希望現在的小一生,在接受12年國民教育後,就能裝備出可與國際競爭的英語力。未來12年,台灣將面臨的雙語環境變化,包括了教育部將修法,讓雙語教育延伸至幼兒園;中小學生加強英語聽力與口說能力;中小學部分學科,將採英語授課。
快樂的寒假生活開始了,新年也即將到來,趁著假期,家長除了可以引導孩子發掘興趣、規劃精采的親子旅遊,也別忘了陪孩子設定新目標,每日定時定量持續學習,鞏固建立起來的學習習慣與態度。寒假生活應該怎麼規劃?以下掌握了幾個大原則和大家分享。
教育部預告修正「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刪除「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語教學」的規定,引起社會討論幼兒園能不能學英文。台北市自2016年起,在公幼實施英語融入幼兒園的實驗計畫,讓幼兒接觸英語,但是目的不是背單字、片語,打破一般人語言學習的習慣和想像。
為了因應108課綱的實施,學測開始改變出題方式,以跨域、跨科、圖表解讀、情境式命題、主題式命題的方式展現素養命題。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的試題選文多元,如國文科三年來首次將新詩入多選題、英文科跨域的閱讀題組,皆顯示培養閱讀習慣、廣泛閱讀愈來愈重要。
產業變化快速,歐美大學逐步提高通識教育比重來培養「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表示,教育部近年反而取消通識評鑑,降低通識教育在校內重要性,頂尖大學也只設不到五名行政人力。
網路是現在孩子學習新知、交友的重要工具,數位環境的安全已然成為家長們應該積極留意的環節。如今網路犯罪集團越來越聰明,透過將惡意網站列於搜尋引擎較前搜尋結果,孩子上網找資料時容易落入詐騙陷阱、下載盜版內容而感染到惡意程式,造成個人資料外洩。
111學年起大學學測數學拆為數A、數B兩科,並改採卷卡合一等新制。大考中心為讓考生適應新型考試,宣布110學年的學測試辦考試將擴大,考科從社會、自然兩科,增加為寫作以外的六科,每生可選科兩科。預計10萬名考生可免費參加,每科3.5萬人。
未來無論是國中升高中的會考試題和高中升大學的學測都不難發現,在素養導向的評量中,非常重視跨領域知識應用、真實生活中的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態度。
今年高三生是適用舊課綱的末代考生,將來重考會很不利,尤其申請入學新課綱上路後採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沒建檔的高三生,將來重考時申請大學恐吃虧,今年高三生與家長的普遍氛圍是「今年一定要考上」,壓力超大。本篇整理了國英數重點整理,同時也分析目前指考的題型。
時代在變,競爭越來越嚴峻,年輕世代不可能只埋頭在所學的本科。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分析:如果只會用單一學科或知識領域思考,想法容易僵化,不足以應付快速變動的世界中,所發生的各種複雜問題;唯有跨領域思考,才能鼓舞自己不斷學習、求新求變,避免限縮了視野。
影響人類未來最重要的不是科技?未來教育的不平等,有新的定義?什麼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這些挑戰現行教育的新觀念,都是六月底美國國際科技教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年會的重頭戲。
「自主學習」是108課綱的重要內涵。之所以被格外看重,是因為快速變動的社會下,知識的淘汰速度大增,若無自主學習的能力,多數人皆難以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此外,自主學習亦是讓學生持續探索未知領域,進而找出熱情,發展出潛能的方式之一。
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的克里斯汀森(Soren Christensen)說,連在過去補習幾乎不為人知的北歐,補習產業也開始成長茁壯。 補習班除了在各國境內爭相招生,也變成了國際戰,而且年齡不斷向下延伸。在美國、加拿大、英國,都有不少小孩還沒正式上學,就開始參加來自日本的「公文式教育」(KUMON)。從事慈善工作的泰拉,帶著四歲的兒子每周去 KUMON 上課一次。小小的身軀坐在補習班的塑膠椅上,還不太靈活的手已經拿筆在作業本上寫畫,看不出是塗鴉還是在寫習題。不上課的其他六天,他每天都有回家作業。
南投市小學校長劉長青分享,自己曾於偏鄉服務多年,不論是原住民部落或是偏遠鄉鎮,確實偏鄉小朋友在學習成效上可能無法與都市學生比,原因當然有很多值得探討,不過許多人可能都忽略學生的聲音,也就是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
隨著108新課綱、數位學習檔案上路,大學選才趨勢、考招制度改變,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特殊選才儼然成主流,探索「學習性向」成了學生首要課題,修課紀錄、多元表現更在升學中扮演要角。
111年新課綱首屆學測因「卷卡合一」、「混合題型」等新型考題而備受矚目,其中數A考題偏難,結合時事如降低快篩試劑誤判率等都入題,並首度出現以「畫圖」作答的混合題型,被視為切合生活情境、創新度高。自然科則重視圖表模型解讀、閱讀理解力等,與疫情相關的本土與國際時事,幾乎融入各科考題中。
由文化部主辦的「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活動結果出爐。活動共分8大類,總計 294家出版社報名參選,評審於全數3,735種參選讀物中,精選出642種推介讀物及70本 精選之星,為師生及家長推薦多元的課外讀物,鼓勵中小學生吸收知識與培養美感。
今年《遠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合作,探究大學各種學群畢業生起薪的「十年變化」,不僅可知單一學群起薪數字的走勢,透過分析過去十年變化,也可掌握科系與產業趨勢,哪些學群的起薪漲幅最高?一般人印象中的冷門科系,是否有翻身的契機?
2018年底,全國縣市長大選,英語能力成為高雄市選戰議題之一,高雄市長韓國瑜以中、英語交叉發表就職演說,並為即將到來的農曆春節錄製拜年影片,主要內容皆是高雄市長韓國瑜說英文的畫面,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也表示「二○三○雙語國家政策藍圖」,意將雙語議題拉至中央的高度。
孩子低年級時成績不會相差太大,真正拉開孩子學力距離的是升上國高中。我們有一位孩子的家長,剛好是補教業老師,他和我們分享,他有一個學生,爸爸有一次打來問他為什麼他的孩子國小時,學校的段考都滿分,到了國中有在補習,卻常考不及格?
很多家長常抱怨:「我的小孩總是不專心,怎麼辦?」專注力不足是許多現代孩子的通病,叫他坐著不要動,或是快點寫完功課,簡直難如登天。這些孩子普遍有用不完的精力、個性衝動無法控制、坐不住又靜不下來、容易與人爭吵,長此以往,甚至可能衍生學習障礙與行為問題,讓父母師長相當困擾。
四月二十三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的「世界閱讀日」,文化部、教育部與全台各縣市也共同舉辦各項閱讀推廣活動。KUMON長久以來致力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因為閱讀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只有擁有高度的閱讀能力,才能迎向瞬息萬變的世界。當孩子能將學習、閱讀變成一種生活習慣後,能力便會一點一滴累積,還可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慾望。
根據調查,台灣的孩子雖然從小學三年級到國中,英文都是必修課程,但仍有高達七成的學生還需額外加強英文,尤其以小學生居多,然而額外花費那麼多的時間與金錢學習,卻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
十二年國教課綱上路後,教育部將於111年推出因應新課綱的新型態考試,而109年4月中將舉行首場新型態學測試辦考試,讓考生試試手感。 根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最近公布的111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英文科參考試卷,兩科都出現了兼具選擇題及非選題的「混合題型」,也就是考生必須在選擇答案之後,再用文字簡述理由,不只考驗考生的知識,同時也考驗考生以精簡文字作答的溝通能力。
教育趨勢1四技二專甄選必採專題成果或實習報告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是高職生主要的升學管道,今年的招生簡章已經公告,一般組和青年儲蓄帳戶組總共招生4.5萬多人,雖然人數比去年略減2千多人,但比招生2.2萬多人的聯合登記分發多一倍,因此高職生千萬別放棄甄選入學。
當孩子歡天喜地的進入國中就讀,還是帶著念國小的學習態度,有沒有發現,世界好像變得不一樣了?念小學時,孩子學校放學後回到家,可以寫完功課不用復習,就可以輕鬆拿高分,上了國中,孩子的成績迅速下滑常令父母不知所措。
109學年度大學學測成績公布之後,數學科滿級分的人數突破歷史新高,因而引發許多爭議。究竟要鑑別一個學生是否具備升大學的學科能力,光憑學測的成績是否足夠客觀呢? 學測的學科能力測驗共有五個考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和自然,而學測目的在於檢視考生是否具有接受大學教育的基本學科能力,因此可以說是大學校系篩選學生的門檻。
現在的熱門科系,以後不一定吃香。如果想要畢業後有好出路,就必須先了解科系的發展前景及潛力領域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選出最能培養自己實力的校系。 根據2018 年《遠見雜誌》最佳大學排行榜,台灣頂尖大學有綜合化的趨勢,各校都積極提升學生的多元能力發展,培育跨界人才。
為防堵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教育部宣布開學延後兩週,但國中教育會考時程不變,仍維持5/16、17,等於開學後不到3個月就要考試。為因應課程時間縮短,會考也首度調整、縮減命題範圍。會考命題範圍縮減國、英影響程度較低負責會考試題的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各科縮減第6冊部分單元的依據,主要參考該單位計分委員、國教署中央輔導團建議,同步考量命題依據的課綱能力指標有無對應課程,以及過去教學現場情形調整。估計國文、英語、數學第六冊減少1/3;由三科組合為一領域測驗的社會、自然則減少第六冊約1/2課本內容。
由於新課綱上路,再加上「實驗教育三法」通過,讓原本僵化的國中教育逐漸鬆綁,教育創新也更具動能。在六都中,臺北市最積極推動實驗國中,例如五常國中首創「未來教育實驗班」,濱江國中將成為全國第一所採用IB課程的實驗國中,此外更推動「臺北市國民中學形塑校園新文化新精神實施計畫」,鼓勵學校針對考科進行「專題探究」或「經典閱讀」的跨域課程。
暑假對孩子來說,是可以暫時離開學校、體驗生活的好機會。KUMON建議家長,現在就可以著手規劃,找到適合的活動、營隊、課程,讓孩子盡情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帶著孩子有計劃、有目標的規劃玩樂與學習的時間,讓持續學習也變成孩子的一項休閒項目,過一個充實、有意義的暑假。
自今年一月起延燒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許多海外留學生紛紛回臺灣「避疫」,也阻斷了學子們的出國留學路。相反的,過去全英語授課的大學系所招生不易,今年的報名人數卻大躍進,除了全英語授課班別報名增加,國際生報名的情況也比往年踴躍。
許多小學六年級升上國一的孩子,因為科目變多難度加深,原本優異的成績開始不斷 落後,出現課業壓力過大、適應不良的情形。什麼是讓青少年最頭痛的國中課業?《 人本教育札記》主編王士誠表示,在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前進國中銜接營」國文 課堂裡,每年都會詢問:「你們覺得國小和國中的國文課,什麼差最多?讓你覺得最 難?」結果,最常出現的答案年年相同,就是「文言文」。而英語和數學則是國中生 表現最差的科目。
炎炎夏天到了,暑假也即將在孩子們的期待中來臨。在這長達一個多月的假期中,最適合規劃親子活動,增進親子互動交流。我們整理了北中南適合親子旅遊的地點提供參考,同時也要提醒您,目前新冠肺炎仍未完全平息,為了健康安全起見,在親子開心出遊的同時,別忘了做好保護措施,勤洗手、注意衛生,保護自己和家人,也保護身邊的每一個人!
自今年一月以來,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人們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脅,而剛落幕的109年大學指考,在十個考科當中有八科出現新冠肺炎相關考題——物理科考額溫槍原理;化學科考新冠肺炎新藥「瑞德西韋」的結構與特性;生物科考病毒特性、發炎反應、RNA檢測;數乙科結合疾病傳染速率,
108課綱正式上路已滿一年了,在當前的趨勢下,閱讀理解力愈發重要,然而在學校現場的圖書教師卻認為國中生的閱讀素養堪憂,不到五成認同學生有長文閱讀理解能力。
假期打亂了孩子的生活作息,根據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黃國洋表示,開學後因適應不良、產生身心症狀而到醫院就診的國中小學生比例,明顯增加了一到兩成如果父母在假期中能妥善安排孩子休息及遊戲的時間,並且好好地替他們規劃課外活動,這樣既能娛樂又達成學習效果,等到開學時要收心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