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navigate_next 公文式教育 navigate_next 學習與分享 navigate_next KUMON優秀生
KUMON父母學:清華三科滿貫生的自律之道!

KUMON父母學:清華三科滿貫生的自律之道!

KUMON優秀生 2025-10-23

紀錄締造者:三度金頂獎的清華少年

 

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生命科學暨醫學院的一隅,總能看見一位神情專注的學生──他是尤群安。今年剛升上大一,就讀生命科學系。細問起他的學習歷程,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位少年從三歲就開始學習KUMON,並完成了國語、數學、英文三科最高與最終教材,是少數三度榮獲「KUMON金頂獎」的全科學生。

從三歲開始握筆,到今日走進清華,這段看似理所當然的「成功之路」,其實是母子倆用 八年半的堅持 一筆一筆寫出來的故事。

 

 

三歲的第一支鉛筆,媽媽的第一份承諾

 

故事的起點,回到台中的某個下午。

那時,群安的媽媽在醫院手術房工作,聽同事聊起孩子在 KUMON 學數學的改變。

「我認同反覆練習的理念,學習不能一蹴可幾,要靠每天的積累。」她回憶。

從那天起,媽媽決定帶著兩個孩子踏上這段長路。三歲的群安和哥哥群和,每天都要寫五張作業——沒有寒暑假,也沒有例外。

「那時我常在手術房輪班,下班後回家,桌上擺的第一件事就是孩子的作業。」她笑說,「這五張紙,不只是練習題,更是我們家一天的儀式。」

這份堅持,成了媽媽給孩子的第一份承諾:「不要求你最厲害,但希望你能每天進步一點點。」

 

 

嚴中帶暖:有原則的溫柔

 

群安的媽媽,是孩子們最堅定的 「親密戰友」。她的教育哲學,是 「愛與自律的平衡」,以及──無縫接軌的陪伴: 媽媽擔任學校「愛媽」,讓孩子感受到 「家長在乎」。她總在下班後親自改作業,像老師,也像朋友。

高中時,群安的英文成績一度掉落。媽媽問:「要不要去補習?」

群安沉思了一下,搖搖頭:「我想自己試試。」

她沒有多說,只是拍拍他的肩:「那就給你時間。」

結果,他靠自己的方式慢慢拉回高標。那段時間,媽媽沒有責備,只有信任。

她說:「孩子會學著負責,只要你願意等。

 

 

成長的曲線:從「不想寫」到「寫出力量」

 

學霸的養成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兄弟倆都曾陷入 「不想寫」 的叛逆期,甚至把作業藏起來。

當哥哥抱怨時,媽媽沒有說教,而是巧妙地引導他去與最信任的 吳老師 談心。當群安陷入倦怠時,哥哥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他:「寫 KUMON 很好,你以後就知道了。」 兄弟之間的影響,比任何言語都深。

正是這份在吳老師的引導與家人的陪伴下跨越瓶頸的經歷,讓群安真正內化了:KUMON 教會孩子的不只是學科,而是面對人生難關時,能持續探索的耐力與毅力。

 

 

終身學習:媽媽也成了學生

 

「再好的機構,也比不上家長的參與。」這句話,是群安媽媽的座右銘。她不只是陪伴者,更是實踐者。

她會帶孩子一起參加讀經班、實地測量月亮角度,用行動告訴他們:「媽媽也在學。」

幾年後,她甚至重返校園完成大學學位。

有次下課返家後她問兒子:「這題生物統計我不太會。」

哥哥拿起筆,成了媽媽的家教。

「那一刻我很感動,覺得我們真的一起成長。」她說。

群安的自律,也早已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他在高中時便能自己安排讀書與休息,就連 KUMON 的國語教材,也主動重寫兩遍,只因他相信:「每次重新學習,都會有新的領悟。」

如今的他,在清華的實驗室裡探索生命科學,依舊保持著那份靜定與好奇。

 

 

放手不是放任,是陪伴的另一種形狀

 

媽媽將這套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

「KUMON 是很棒的學習法,適合所有程度的孩子。從三歲的基礎教材畫線開始,循序漸進地『加深、加廣』。 孩子能依照自己的能力推進,不給過大壓力,讓孩子在合適的級數持續前進,看得到進步。」

「我跟兩兄弟說,如果我有孫子,我會自己花時間帶孫子繼續 KUMON。」

群安的故事,溫柔地提醒所有父母——學習,不只是孩子的事;那是全家一起成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