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放榜之際,KUMON的孩子方喆以優異成績考上雄中。回想與哥哥一起在教室學習已經十二年了,依稀記得當時哥哥在小四時被檢測出有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簡稱ADD),因為害怕被貼標籤,哥哥拒絕就醫,在學校的數學成績已經嚴重落後;而方喆從小患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與過敏,大部分體力都用在對抗疾病,時常無精打采,對學校課業感到無聊,兩兄弟因缺乏專注力與時間管理的能力,影響到後續的課業進展。
孩子專注力差、生長遲緩,可能是缺「鋅」所引起的!
「鋅」是孩童成長必須的礦物質,身體許多營養素及酵素都需要仰賴鋅維持正常的代謝,不僅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也可以幫助骨骼和牙齒的生長。若是每天沒有攝取到足夠的鋅,除了會讓孩子不想吃、長得慢、常生病,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力與專注力!
5歲男童缺鋅!專注力不足、活動力差、生長遲緩
一位5歲幼兒園中班的男孩,幼兒園老師發現他的學習專注力和玩遊戲活動力表現較差,於是家長帶到大醫院兒童神經內科與心智科看診,發現男孩有生長較為遲緩的問題,轉至兒童胃腸科門診檢查,竟是「缺鋅」所引起的!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醫師趙舜卿說明,男童長期有「挑食」行為,血液檢查發現,血中的鋅濃度很低(54.1ug/dL),正常血中鋅濃度介於70~120ug/dL。透過飲食衛教、營養品介入與鋅片補充3至4個月後,男童的食欲和挑食行為改善,體重增至理想範圍,鋅的濃度也回升至正常。幼兒園老師也覺得,男童在學習專注力和玩遊戲活動力的表現,都有很大的進步。
台灣4~7歲兒童7成挑食、4成缺鋅
據衛福部統計,自2010~2019年全台6至8歲孩童平均身高下降0.26 公分(122.03降到121.77公分),台灣兒童活動量少加上營養不均衡,成長數值令人擔憂!趙舜卿醫師為了解微量營養素對兒童成長的影響,針對台灣4至7歲共203位兒童,進行微量元素(鋅、鐵、銅)缺乏對發展和活動力影響的研究,發現近7成兒童有挑食習慣,近4成孩子「缺鋅」。而偏食孩童中有近5成缺乏微量元素鋅、鐵、銅中至少一種微量元素,其中缺鋅的比率最高,超過4成,顯示鋅不足與孩童偏挑食有相關。
缺鋅恐造成孩子身高矮小
讓我們簡單用1分鐘來檢查孩子是不是有可能缺鋅:
□ 防護力低,常生病
□ 食慾差,吃東西沒味道
□ 身材矮小,長不高
□ 學習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 傷口癒合慢
□ 指甲容易斷
□ 容易掉頭髮
若有符合3項以上,有可能是鋅缺乏的狀況比較嚴重,建議找專業醫師與營養師諮詢有效的改善方法。如果只符合1~2項,有可能是平時孩子鋅攝取不足。趙舜卿醫師指出,偏挑食容易導致兒童營養不均衡,而缺乏鋅又容易使食欲減低,會造成兒童在營養與偏挑食行為的負向循環。「體內鋅的含量與成長發育相關,若長期鋅攝取不足,兒童可能會產生身高較矮小或生長緩慢的問題。」
除了成長外,趙舜卿醫師分析,「發展或活動力較差的孩童中,有較多的比率缺鋅。」鋅缺乏的症狀,包括:生長發育遲緩,生育功能和性功能減退,皮膚易出現病變的痤瘡,脫髮或傷口癒合變慢,慢性腹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或抗壓性較差。
多補充含鋅食物!挑食者若發展慢、活動力差可就醫檢查
鋅是「必需微量營養素」,雖然需求不大,但少了對人體的影響很大,而且鋅會從全身各處流失,人體也沒有專門儲存鋅的系統,所以是需要每天攝取的營養素。依照台灣國民健康署2020年提供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每日建議攝取量:
幼兒、幼童(1-6歲):每日5毫克
學齡兒童(7-9歲):每日8毫克
青春期前兒童(10-12歲):每日10毫克
青春期:男生每日15毫克、女生每日12毫克
許多天然食物都富含鋅,動物性來源有較好的吸收率如:牡蠣、海鮮、紅肉、魚類;植物性如:堅果、南瓜籽也是不錯的選擇,建議多樣化分散攝取!一般來說,兒童在均衡飲食的狀況下,每日攝取的鋅大部分是足夠的,但由於現代的飲食習慣,孩童偏食、挑食的狀況都讓爸媽很難兼顧到所有的營養素,尤其鋅含量高的食物口味都較重,或是對海鮮、堅果類食物過敏,以及素食者,都可能導致孩子不容易從飲食獲得足量的鋅,若父母有所擔憂的話,可考慮額外適時、適量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含鋅量高的食物如:牡蠣、瘦紅肉、生蠔、海鮮類,較難保存,若這些食物為孩童容易挑食的食物類別,長期下來恐會影響鋅的攝取量。趙舜卿醫師建議,若家中小孩不喜歡牡蠣、瘦紅肉與海鮮類食物,可選擇其他含鋅量較多的食物,例如:乳製品(如:切達乾酪或全脂牛奶)、雞蛋、堅果類、豆類(如:扁豆)、洋菜、榖類(如:小麥、藜麥、燕麥、胚芽米)、南瓜子、黑木耳、松子等,也可嘗試給孩童食用。
(資料來源:媽媽寶寶、親子天下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