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律的荒原上,她長出一座名為夢想的島!
我想當獸醫,要養兩百隻狗、兩百隻貓
一個尋常的午後,在台南升學導向的私立高中資優班裡,空氣中流動著一種近乎透明的緊繃。林宜樺,這位被時間雕刻的少女,正安靜地寫著她的每日任務表。她的生活節奏緊湊而精準,彷彿一部設計精良的鐘錶,連禮拜五看牙齒矯正與角膜塑型回診的時間,都成了她固定行程中的一個細微堅持。
然而但她的心底,卻藏著一座不尋常的島嶼。
「我想當獸醫,要養兩百隻狗、兩百隻貓。」
這句話,是她國一寫下的夢想清單,聽來像孩童的浪漫,卻是她所有努力的起點。四百個生命,代表著她對「無條件之愛」的嚮往,是對流浪與病痛的溫柔反抗。這份宏大的目標,並非建立在輕浮的幻想之上,而是以一種近乎軍事化的「自律」,作為地基。
這份自律,源自她十二年來如影隨形的學習習慣——KUMON。
她從五歲開始寫習題,用數學的邏輯,維持著內在的秩序;她從小三開始戴角膜塑型片,用物理的方式維持著世界的清晰;這兩種堅持,如同兩條並行的軌道,承載著她「築夢踏實」的青春。
班上的「捲王」與「為玩而生」的時間哲學
旁人眼中,宜樺是個標準的「被時間追著跑」的孩子,學校課業、補習班、社團,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她以各科成績總能維持八十分以上的穩定表現,被同學戲稱為「捲王」。然而,她卻笑著形容自己是「為玩而生」的人。
但她的「玩」,是帶著一整包書的旅行。
在旅途中的飯店裡,當別人沉浸在休閒時,她會悄悄打開課本,寫下她的KUMON作業。這是她獨有的「時間哲學」——將學習融入生活,讓自律成為自由的底色。
她早在國二就養成寫「每日任務表」的習慣,將一天切割成無數小塊,精準分配給功課與睡眠。她曾熬夜到凌晨兩點,但迅速調整,因為「太晚睡真的會沒精神。」她對時間的掌控,展現了強烈的目標感與自我要求。
這份要求,甚至延伸到了她的興趣與人際關係。
她曾在國中轉學,為了融入那個「英文超厲害」的環境,一度迷失在追星與追劇的網路世界。當她意識到「手機」正在吞噬她的時間時,她主動發起了「自我戒斷」的儀式。
為了避免情緒被韓國偶像或棒球賽牽著走,她選擇「硬生生」與之告別,在臉書上狂按「不感興趣」。這不是壓抑,而是宜樺的「取捨智慧」:「我的時間要拿來做有意義的事。」她知道,成長的第一步,永遠是割捨那些不必要的耗損。
我的青春不能就這樣浪費掉
然而,這座自律的堡壘,也曾面臨過心靈的潰堤。
宜樺坦承,她不是天生的數學天才。小六時,當她面對已達高一進度的習題時,那種邏輯卡關的痛苦,讓她成了「數學小哭包」。
「那時候一直找不到那個規律...每天去教室就是哭。」她回憶道,老師不直接給答案,只要求她「自己想」。那份無助,讓她心靈崩潰,但正是這種被逼到絕境的挫敗,成了她人生中最堅實的饋贈。她內心深處那份「不忍把自己七年的心血就這樣不見了」的執念被喚醒,她告訴自己:「我的青春不能就這樣浪費掉。」
這份執念,讓她學會了「硬矜」。哭完、冷靜、再從老師點撥的方向尋找出路。
從數學小哭包到練就「邏輯之錨」的哲學轉折
宜樺的學習故事最動人的,並非她最終拿了金頂獎,而是她對這段挫敗經驗的深刻體悟:
她說:「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惡魔,但我就是靠它學會自律與專注。」
「寫數學,一定要一題寫完才能停,不然邏輯會斷掉,一旦斷掉就要重頭開始。」
這份「做完才能停」的習慣,最終滲透到她的生命哲學中。遇到困難,她不再逃避現實,而是會更勇敢地處理每件事情。數學教會她的,不只是算術,而是一種「面對混亂時的冷靜」。當人生的邏輯卡住,你不能慌,必須讓自己沉住氣,用耐心與毅力面對困難。
宜樺,這個曾經的「數學小哭包」,最終靠著她鍛鍊出來的「邏輯之錨」,在學業、全英文的模擬聯合國社團辯論、甚至規劃自己的人生中,都能沉得住氣,有條不紊。
I人少女的「秘密旅程」
在外界的目光下,宜樺是個「I人」少女。她不擅主動社交,甚至曾與鄰座同學同坐半年卻一句話都沒交談。她高敏感,常常為了顧及他人情緒而內耗。
但她卻將這份內向轉化成一種「低調的驕傲」。
她不喜歡張揚自己的實力,不跟人說自己KUMON學到哪裡。她更喜歡的是,當別人意外發現她的實力時,所露出的佩服表情。
她笑著說:「當實力被發現的時候,我覺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她的KUMON十二年旅程,在她口中,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名稱:「一段秘密的旅程」。
這個「秘密」,是她與自己立下的盟約,無關乎外界的掌聲與期待。她將努力藏在深處,不為炫耀,只為成就那個在內心深處默默進化的自己。這種「內向者的反向高調」,讓她的學習故事充滿了耐人尋味的層次感。
被愛包圍的勇敢
宜樺的堅韌,是被一種柔軟的力量包圍著。
父母親十二年如一日的接送,是沉默的守護;母親看似「不干涉」的放手,實則是一種最大的信任。媽媽將她小時候「很醜」的美術作品都貼在牆上,那不是作品展,那是愛與被愛的軌跡。
「媽媽從小就跟我說,不管妳對或錯,只要願意跟我說,我一定會挺妳。」這句話,給了宜樺「永遠不孤單」的底氣,讓她得以從容地去面對「現實世界的難關」。
如今,她已完成數學與英文的最終教材,即將推開大學的門。她說,這段旅程最大的收穫不是分數,而是自我管理的能力。當被問到想對正在猶豫是否學習KUMON,或是學習遇到瓶頸的學弟妹說什麼時,她語氣忽然堅定:「你一定要堅持下去,成功的人沒有你想的那麼光鮮亮麗,背後的努力你都沒看到。」
宜樺的故事,是一則關於「向內求」的哲學故事。她的自律,不是為了得到表揚,而是為了讓她有能力去實踐那份對四百個生命的承諾。她的學習,是為了讓她這個「I人」少女,擁有足夠的底氣,推開獸醫的門,走向那個充滿未知、卻又廣闊的世界。
這段「秘密的旅程」,最終將她引向了自由的邊界。她正在逐夢踏實。
